如何培養有責任心的孩
子
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有擔當、有責任感的人。畢竟,這是對孩子的一生發展都至關重要的品質。
該如何正確地教育和引導孩子,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?
小學和中學時期可以說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黃金時期,好品格和好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所意識和提前規劃,通過一些正確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。
為孩子樹立負責任的好榜樣。
在孩子面前,父母也要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和承諾,樹立負責任的良好形象,比如父母自己對待工作是否認真負責,是否敢于擔當,這些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。還有答應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,言出必行。父母也難免有犯錯的時候,要勇于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,而不是為自己開脫,或者推卸責任。
引導孩子分擔家務。
做家務有助于孩子找到自身的價值感,培養他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感。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,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,比如疊衣服、掃地、倒垃圾、洗碗、洗衣服等。隨著孩子年齡和勞動技能的增長,可以逐步讓他們分擔更多家務勞動,給他們創造更多可以培養責任心的機會,例如參與家庭的食材采購、參與家庭出行計劃的制定和準備等。另外,要讓孩子明白做家務的重要性:他們不僅是為家庭做出了貢獻,而且是在學習未來生活所必需的技能。
多給孩子做主的機會。
父母切忌包辦代替,而是要多給孩子自己做選擇、做決策的機會。可以先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,如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在做作業之前還是之后吃零食?周末的家庭運動是去爬山還是去打球?然后讓孩子學會獨立解決更復雜的問題,在做出明智決策之前,教孩子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,或提前分析不同方案的利弊,在任務完成后總結經驗、分析得失。這些過程都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帶孩子參與公益慈善活動。
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,參與公益活動,學會幫助他人、照顧他人,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。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學校、社區或慈善機構擔任志愿者,讓孩子看到父母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的熱情。在平時生活中鼓勵孩子向別人伸出援手,如幫助年邁的鄰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或者與一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結對幫扶,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與責任感。
教會孩子安排和管理時間。
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管理時間、統籌安排時間的意識與習慣,也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責任心。有一些方法可以采用,比如制作日歷清單,鼓勵孩子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、需要花費的時間及需要用到的物品清單等。可讓孩子自主選擇在家里的某個位置張貼日歷清單,以方便提醒自己做好時間管理。
克制住 “解救”孩子的沖動。 如果孩子喜歡丟三落四,如經常忘記帶書本或作業去學校,或者喜歡拖延,一個任務總要拖到最后才去動手完成。這時父母需要控制自己想要干預的沖動,只需沉住氣,適時給孩子一些提醒。雖然這對父母的耐心是極大的考驗,但還是要讓孩子學會獨自承受自己行為帶來的后果,這也是提升孩子責任感的有效方法和必由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