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這樣的親子溝通方法,建立更加溫暖的親子關系 親子溝通是很多家庭都面臨的一道難題。找不到合適的時機或場合,沒說幾句雙方便“劍拔弩張”,最后又是鬧得不歡而散,這樣的溝通將無法起到維護家庭和諧氛圍的作
掌握這樣的親子溝通方法,建立更加溫暖的親子關系
親子溝通是很多家庭都面臨的一道難題。找不到合適的時機或場合,沒說幾句雙方便
“劍拔弩張”,最后又是鬧得不歡而散,這樣的溝通將無法起到維護家庭和諧氛圍的作用。那么,什么樣的親子溝通才能成為親子關系的“穩定器”?一起來看這篇文章——
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父母加大對子女教育成本的投入,也漸漸出現了一大批焦慮值不斷攀升的家長。
“也許你不是天才,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。”可是,如果過度重視孩子的成績,忽視了良好親子關系的維護,容易導致雙方關系越來越緊張,甚至造成親子關系持續“冰凍”。而“破冰”親子關系的關鍵,在于如何有效溝通,即怎么說,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?怎么說,孩子才更愿意聽?
首先,溝通需共情。
劍橋詞典對
Empathy(共情、同情、同感、共鳴)的定義是:能夠想象自己置身于對方處境,并體會對方感受的能力。從定義上來看,共情至少涉及到兩個層面:一是分辨他人的情緒;二是感同身受的能力。作為家長,如果我們能做到理解孩子的困難,并為他搭建臺階,再幫助他解決困難,孩子會更容易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和理解,進而親子關系也能夠升溫。
有一次,我輔導孩子寫作業,二年級的他,小小一個人兒,坐在書桌前悶聲嘆氣,我好奇一問,才知道是被一道數學題絆住了腳。我并沒有直接責問他,而是溫聲道:
“讓媽媽來看看你的難題,哎,你還別說,這道題對于現在的你來說,還真具有挑戰性!”表示理解之后我接著共情,“媽媽小時候,學數學可吃力了,老師課上講的題目,課后我得琢磨好久才能會,你可比我當年強多了。來,咱不著急,讓我們母子倆一起來會會這道題!”兒子聽后,自尊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,聽我講題也倍加認真。我想,只有我們成為孩子,才能開始教育孩子。
其次,溝通需賦能。
這一熱詞不僅僅適用于管理學,放在家庭教育中亦講得通。賦能式溝通,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,讓孩子深信
“我能行”,進而催生出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,可謂是親子關系“破冰”的重要工具。
我們要教會孩子正視失敗,正確歸因。記得我兒子剛上一年級那會兒,試卷扛了不少紅叉,這讓他很低落。那個周末,我特意帶兒子去游樂場玩,
“兒子,上次咱們來這兒玩,你還是個幼兒園的小孩兒,轉眼你就成長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小學生了,媽媽真為你的成長驕傲!這次考試,是你第一次經歷的小學考試,可能你覺得沒拿到滿分,很難過,但是媽媽認為能完整考完一場試,你已經非常優秀了。分數丟在哪里,咱們就在哪里撿回來,就像以前你的積木城堡總搭不好,今天卻完成得非常棒,我們在進步,這一點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就這樣,我不僅接住了孩子恐懼的情緒,還教會他用平常心去看待失敗,從而在孩子內心種下“我可以”的種子。
適時的、誠懇的、高質量的鼓勵,不僅能讓孩子越來越自信,更能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自我效能感。我們期待的不是事事第一的孩子,而是敢于不斷挑戰突破自我的孩子。
再者,溝通需引導。
引導式溝通的第一步便是傾聽,讓孩子真切感受到自己被尊重。我兒子雖然已經讀二年級了,但有時還是不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,所以必要時我都會輔助他表達,以期盡可能減少他溝通中的消極情緒。
比如,生活中遇到某個問題,我會先問:
“兒子,這件事你怎么看?你有什么好辦法嗎?”無論他給出的想法是幼稚還是成熟,那都會成為我們接下來話題討論的開始。
當孩子遇到了難以解決的事兒,我也不會貿然出手干預,而是先詢問:
“兒子,這件事你打算怎么處理?需要媽媽幫忙參詳不?”我想,當孩子向我們求助時,我們需要表示支持,但如果孩子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,做父母的大抵是會更加驕傲的。
多尊重孩子,在溝通中多加引導,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,這樣他才能得到更多施展自我的機會,變得越發獨立而自信。
最后,溝通需松弛。
松弛式溝通,就是用言語向孩子傳達愛、信任與接納,從而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安全感,對未來充滿希望。生活中,聽過太多高期待的
“綁架語”:“你看別人都是怎么怎么優秀,身為我的兒子也不能差!”“家里的一切不用你操心,你只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!”……
家長自以為是的
“激勵”,卻往往把孩子的內心扎得滿是傷痕。其實,比起一味催著孩子向前跑,我們更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做好他們愛的“加油站”。兒童心理學家阿黛爾·法伯曾說:“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。”孩子可以從父母言語中汲取力量,帶著滿滿的信心和安全感,去面對未來的風雨。
親子之間的溝通,往往是態度比道理重要,鼓勵比批評重要,方法比要求重要,感覺比結果重要。
最好的溝通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,與美好的自己相遇,最后成為更好的自己。人生是一場自我發現之旅,越早找到自我的人離成功越近。作為家長,我們要做孩子生命中的啦啦隊長、知心朋友、精神供氧者和人生導師,我們要用自己的高度來影響孩子未來人生的寬度。讓我們從學習溝通開始,一起為培養自信、陽光、人格健全的孩子而努力。
- 上一篇: 如何引導孩子恰當表達情緒
- 下一篇: 如何培養有責任心的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