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媽媽,期末我考不好怎么辦?”父母的回答至關重要!
孩子藏起來的壓力
沒經歷過的人不會知道
有一位高二學生,曾寫信給心理專家,吐露自己極具壓力的學習過程。他每天拼命學習,經常學到半夜三更。
可效果一點都不好,上課越來越聽不進去,考試名次不升反降,整個人瘦了一大圈。
許多孩子,一到重要的考試,內心的緊張、焦灼,就會挑戰他的心理防線。
特別是上了初中后的青春期孩子,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什么事都主動跟父母講,或者坦誠表達出來。為了掩飾他那些不安、恐懼,他寧愿關起門來自己
“逼”自己。
因為他想用自己的方式,消除學習伴隨而來的壓力,別人能行,他也覺得自己一定可以。
只是心智尚不成熟,很難真的卸下心里的大石頭,反倒越學習,越沉重,越不安失望。
父母的忽視
或許把孩子推向崩潰的邊緣
可能有人會問,既然孩子壓力這么大,讓父母幫忙引導不就好了嗎?
孩子不是沒想過,只是有時候說出來,得到的回應卻不盡如人意。
有的父母覺得考試嘛,平時好好復習就行。
有的父母則反過來指責孩子,
“都叫你多花心思在學習上,臨近考試才來說緊張,早干嘛去了?”
正是這種無視孩子言語、行為傳遞出緊張感的行為,給孩子帶來更大的打擊,讓他覺得孤立無援。
有句話這么說:
“父母最錯誤的溝通方式之一,是不懂共情,忽略感受。”
孩子,終究是敏感的,父母一個不經意的舉動、一句無關痛癢的回復,都會引起他情緒的劇烈波動。
如果他感受到的是不被接納和信任,那他極有可能自己承受一切,直到承受不了原地崩潰。
當孩子說
“我擔心考不好”
聰明的父母都會這么做
大部分的孩子,不是不知道必要時得求助父母。
只是有過被拒絕、被忽視的經歷,加上心里的壓力大到無法自我排解,才出現各種問題。
他們無一例外,都在等著父母主動走進自己的世界,給自己支招,幫助自己化解危機。
所以,當孩子主動開口說:
“媽媽,我擔心......”時,千萬不要跳過這件事。
抓住孩子
“信任父母”的契機,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,陪伴他一起減壓。
第一,告訴孩子
“考前焦慮”的真相。
讓孩子知道,考試前會緊張、焦慮,是正常現象,不必刻意去逃避或消除它。
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焦慮感,反倒能提升學習效率。
給孩子吃一劑強心劑,幫他放下心理負擔,能大大減輕他對焦慮的恐懼感。
第二,引導孩子學會放松,調節狀態。
鼓勵孩子,有什么不舒服的,可以找父母或者好朋友傾訴出來,說出來心就會好受一些。
有空的話,帶孩子到戶外、公園或大自然等沒什么人打擾的地方,看看藍天白云,聞聞花香,聽聽鳥叫聲放松身心。
或者學習腹部放松呼吸法、聽聽舒緩的輕音樂,通過調整呼吸和外部刺激來緩解焦慮。
第三,保持正常飲食,營養均衡。
有些父母一到考試,就喜歡給孩子吃補品,加各種料。
越是關鍵時刻,越不要刻意為孩子做那么多,平時吃什么喝什么,繼續保持,適當補給營養就行。
比如少吃糖果、含糖飲料、油炸食品;
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,適當吃一些粗糧雜糧,蛋白質、肉類、果蔬、堅果等合理搭配;
晚餐吃七八分飽即可,吃得太飽可能使更多的血液進入消化系統,影響大腦血液供應,容易使人犯困影響考試。
總之,不要隨便改變飲食習慣。
第四,確保規律的作息。
擔心睡不著,睡前可以來一小杯熱牛奶,提升睡眠質量。
盡量早起,如果實在起不來,允許自己賴一下床,多瞇
5到10分鐘再起來。
最后,是對父母的提醒。
不要總把學習、考試這些事掛在嘴邊,更不要動不動就催孩子去寫作業。
要是孩子有喜歡做的事情,提前約定好完成的時間,就讓孩子放松一下,沒什么大問題。
少一些嘮叨,多一些安靜的關注和留心,是對孩子最好的后方支持。
不管孩子在考試面前,有什么樣的心情,或最后考得怎樣,我們都要站在孩子的身后。
接住他的情緒,給他積極正面的回應,讓他覺得背后有力量、有靠山。
唯有這樣,等他日后面臨人生更多的大考,才能心存篤定,不慌不忙往前沖,向上攀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