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兒 4 大黃金“ 潛規則 ”
“養兒一百歲,常憂九十九?!倍潭?0字,道盡了為人父母的艱辛與無奈。養育孩子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,所有父母都在孜孜以求最好的教育武器。
1、
魚缸法則
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
幾條小魚被放在魚缸里,幾年過去了,竟還是那么小,于是人們認為,這魚就是小個頭品種。
后來有一天,魚缸被打破了,因為一時找不到新的,人們就把魚養在院子池塘里。沒想到,這些魚竟瘋了似的長得很大。
魚需要自由廣闊的游動空間,人也是如此。我們常替孩子作選擇、幫孩子作回答。以至于他們沒有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愛孩子,從學會放手開始。我們可以先從小處著手,逐步培養孩子的自我掌控能力。
比如參加什么樣的興趣班,暑期去哪里游玩。待他長到擁有獨立且成熟的思考能力后,再予以他更多的人生選擇權。
2、
南風法則
用寬厚滋養孩子的心靈
南風與北風打賭,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。北風凌厲地、張牙舞爪地吹,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緊;南風出馬了,它徐徐地吹,溫暖地吹,直到風和日麗,行人紛紛脫掉大衣。
這則寓言后來演化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,被稱為“南風法則”或“溫暖法則”。用在育兒中則是,我們應當對孩子懷抱一種寬厚包容的態度。
比如,孩子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時,我們可以溫和地說:“寶貝,你創造了一片神奇的牛奶海洋哦?!贝⒆悠綇鸵恍┮院笤俑嬖V他,牛奶海洋雖漂亮,但地板卻要受罪了。然后跟孩子一起清理地板,并告訴孩子拿牛奶的正確方法。
3
、
甘地夫人法則
挫折面前實話實說
有一次,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的大兒子拉吉夫要做手術。醫生打算說一些“善意的謊言”安慰孩子,但甘地夫人阻止了醫生,平靜地告訴12歲的兒子:“可愛的小拉吉夫,手術后你有幾天會相當痛苦,這種痛苦是誰也不能替代的,你必須勇敢地承受它?!?
甘地夫人認為,挫折的到來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,更不是父母時刻呵護就能避免。
孩子需要關愛,但過多的愛與關注可能適得其反,甚至“軟化”孩子的生命力。
當孩子遭遇挫折時,不妨抱緊他并坦誠相告。讓孩子直面挫折和困難,端正面對失敗、痛苦的態度。這樣孩子才能學會自控,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故。
4
、
羅森塔爾效應
積極的期望能產生奇跡
在古希臘神話中,皮格馬翁是賽甫路斯的國王,同時也是一位雕像家。他愛上了一尊美女雕像并期待她能接受自己的愛。
他那執著的愛,感動了愛神,于是雕像活了,成了國王的妻子。由此,便有了今天的賽甫路斯人。
神話終歸為博人一笑,但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:積極的期望能產生奇跡。
20世紀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實驗——他對兩組隨意組合的學生分別給予積極或消極的評價,最終,果真就是那樣積極或消極的結果。
在對孩子的教育中,我們應多多傳遞積極的期望,這可以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,讓他產生努力改變自我、完善自我的進步動力,最終成長為更美好的生命。
育兒的過程艱辛且漫長,會有煎熬,也會迷茫和焦慮,但只要我們不停學習,堅持思考,那么,每一場困境背后,都隱藏著對孩子的禮物。
- 上一篇: 父母如何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?
- 下一篇: 知道孩子成績就完了?聰明的家長這樣做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