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這幾件事,幫助孩子擺脫 “暑期綜合征”
暑假過半,孩子的假期計劃進行到哪一步了?
進入8月,不同于假期剛開始的興奮鮮,此時的孩子們容易逐漸產生倦怠,作業不寫、計劃讀的書也不看......這時,家長如果放任下去,孩子容易患上“暑期綜合征”,將很難適應開學的節奏。
在暑期的后半段里,家長如何指導孩子高質量完成暑假計劃?怎樣遠離“暑假綜合征”?一起來看看吧——
什么是“暑期綜合征”?
有沒有這樣一種體驗,放假越久人就越懶,覺得渾身不舒服,整個人缺乏干勁。“暑假綜合征”并不是一個專業病種名稱,而是指某些學生在暑假中表現出情緒低落、心煩意亂、精神懈怠、困倦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癥狀,在新學期開學后,則會出現失眠、健忘、走神、起床困難、記憶力減退、理解力下降等癥狀,這些癥狀和之前暑假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有著密切關聯,因而稱之為“暑假綜合征”。
警惕!以下這幾點,看看孩子中了幾招?
1. 作息時間不正常
一到暑假,很多孩子天天睡懶覺,睡到中午才起來,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亂,連帶著吃飯、游戲、學習都跟著亂。
2.“拖延癥患者”上線
暑期開始時,孩子們雖然有點放飛自我,但因學校規律作息的慣性影響,還是會認認真真地寫暑假作業。但到了暑假中,期,孩子們開始漸漸松懈下來,“拖延癥”這種小毛病很可能不知不覺地“找”上他們。具體表現則是暑假作業不按時完成,每天在家只想著吃、喝、玩、樂,把學習拋到一旁去等等癥狀。
3. “沉迷”電子產品
孩子每天睡完懶覺起來,就是守在電視機旁,一看就是幾個小時,看完之后再繼續玩游戲或者抱著手機等電子產品不放。
4. 不吃正餐,專門吃零食
愛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。放假在家,父母管得相對較寬松,孩子自己想吃什么就吃,導致正餐時間吃不下飯。
5. 做事懶散、不積極
孩子成天沒規矩的我行我素,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觀念:我現在放假在家,有的是時間,這個今天不做,可以推到明天來做。
6. 依賴性增加,不自己做事
平時已經養成了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的好習慣,可一到放假,尤其是在老人照看的情況下,變得事事依賴長輩。
7. 亂發脾氣
作息紊亂等不良習慣給孩子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脾氣暴漲,家長一旦沒有順著孩子的意愿,孩子就亂發脾氣。
家長應有的三大表現
1. 從思想意識上讓孩子明白暑假任務的重要性
想要讓孩子明白暑假計劃的真正意義,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,還需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情,讓他樹立為自己完成任務和目標的想法。
這就很考驗家長的教育技巧了,想要讓孩子產生內生動力,你就必須用上鼓勵。
當你不斷為孩子營造積極的評價氛圍,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提高對自己的要求,這樣你的第一步就做到位了。
2. 在評價上看到孩子的努力
暑假期間,家長一定要去檢查孩子的作業,一定不能等到快結束了才想起來孩子暑假作業有沒有做,可以事先跟孩子約定暑假作業多久檢查一次,具體檢查哪些作業。
評價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努力,不要光挑孩子的毛病,孩子會覺得自己努力了很久,但卻不被你看到,他會很沮喪,下一階段,孩子的動力就會減弱很多。
3. 接受孩子偶爾的不認真
暑假時間那么長,孩子在長時間的作業過程中也會有偶爾分心的時候,如果孩子有一兩次作業不認真,不要太失望,不要太沮喪,也不要太生氣,你只需要平靜地告訴孩子:“希望下次檢查作業的時候你會更認真一些。”
暑假過半,家長做這幾件事正是時候
科學作息
相信在暑假初期,家長們已經和孩子商量著制作了一份暑期時間表。現在假期進行到中間階段,家長們也可以根據孩子前半段時間的表現適當地進行一些更改,讓孩子更高效地度過暑假剩余時間。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,譬如,對于每天幾點起床,幾點睡覺,要做多長時間的作業,可以玩多長時間等規定做相應調整。重點是要合理安排,有所側重,然后按照暑期作息時間表進行具體的實踐。
在制定計劃表時,重要的不是時間有多詳細多具體,而應該是實際的可操作性有多少。父母在和孩子制定計劃表時,可以將具體的時間換成時間段,從而避免時間的偏差。
需要注意的是,假期時間表一定是孩子認可的,而不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,否則孩子一旦脫離了家長的監視,就會原形畢露,很難培養出好習慣。畢竟,很多家長沒有暑假,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孩子。
進度“充值”
暑假中期,孩子們在完成暑假作業的問題上普遍會出現諸如作業拖拉、 注意力不集中、答題不規范等問題。孩子出現這些現象,家長也不要著急。
★ 制定暑假中期作業計劃
在與孩子溝通時,明確其充足的休息和娛樂時間,每天保持1到2個小時的學習狀態。同時,家長可以每天定時翻看孩子的作業進展,還可以根據孩子暑期前半段作業的完成情況,采取適當“獎勵”的方式,并對后期作業完成計劃做相應修改,在孩子完成作業后及時表揚并兌現承諾。
★ 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
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,一旦發現有問題,就會一邊幫孩子涂擦,一邊責怪孩子。其實,在這種焦慮的氛圍中,孩子很難產生學習興趣。尤其是到了暑假中期,孩子正處于學習倦怠期,這時候家長的頻繁說教孩子是很難聽進去的。
★ 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
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,自己估計一個完成時間,然后征詢孩子,如“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?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?”共同商討制定目標時間。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,感到必須制止時,可以走到孩子身邊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。
自主預習
在暑假中期抓住預習的大好時機還來得及。
這段時間也需要家長們多多督促孩子,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,才能增強孩子學習的主動性,順便為新學期做好學習準備。
★ 提綱預習法
與孩子一起把所預習的內容列成提綱,提煉概括為有邏輯聯系的綱要結構,使之層次分明,脈絡清晰,觀點突出,文字精煉,讓孩子掌握章節大意和中心思想。
★ 溫故知新預習法
在預習過程中,一方面要幫助孩子初步理解新知識,歸納新知識的重點,找出疑難問題;另一方面,復習、鞏固、補習與新知識相聯系的舊知識,聯系舊知識,學習新知識,使知識系統化。
★ 掃除障礙預習法
在預習過程中引導孩子通過查閱工具書、相關資料,以及請教他人等方式掃除學習障礙。這種課前預習方法的特點是具有學習的自覺性,孩子能自覺地克服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而繼續前進,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。
在進行暑期預習時,應該教孩子認真閱讀課本,找到問題后不僅要標上記號,而且要努力解決,尤其對于一般的知識,在預習中能自己動手解決的則應自行解決。
家務訓練
你的孩子從暑假開始到現在,做過哪些家務?
有沒有做到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?
如果上面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“否”的話,那可要提高“警惕”了,這說明孩子已經偷懶了半個暑假。
接下來這一個月,家長要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活,做家務看似事小,卻是孩子的一次鍛煉機會。
從暑假中期開始,告訴孩子,起床之后,要自己疊被子,自己的房間要自己定期打掃和收拾,看到爸爸媽媽在做飯的時候要搭把手,這些事情看似小,卻能適時地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。
給孩子空間,給孩子鼓勵,但不插手,讓孩子自己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,在家務中,培養孩子相信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自信。
多讀好書
很多家庭會在暑假初期選擇帶孩子出去旅游,現在到了暑假中期,進入到了集中閱讀的最佳時機。
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或老師推薦的書單,選擇一本或幾本好書,讓孩子每天在安靜的環境中,認真進行至少 1 小時的有效閱讀。這樣堅持到開學,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家長不用限定孩子必須看經典名著,可以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,只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,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就可以了。同時,父母的言傳身教也很重要,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玩手機,不做“低頭族”,孩子才能遠離手機等電子產品,愛上讀書。
親子運動
運動可以促進分泌腎上腺素和多巴胺,喚醒身體,保持心情愉快。趁著開學前的周末,帶上孩子去體育場打一場羽毛球、網球,或者在公園里開始一場你追我趕的跑步,你很快就能聽見孩子們爽朗的笑聲,你們在運動中有了更親密的接觸,眼神也變得更親近,孩子的身體也從彎腰駝背狀變得更加有蓬勃朝氣。
帶著孩子跑起來,跑掉懈怠,跑出快樂。
“假期綜合征”是正常現象
親愛的家長們
幫助孩子一起做好這些事
高效利用好剩余的暑假時間
有效擺脫“暑期綜合征”
為新學期的學習
積蓄充分的力量吧
- 上一篇: 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
- 下一篇: 這些讓孩子失望的行為,希望你一件也沒做過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