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下來,靜待花開
——讀《教育是慢的藝術》有感
劉娜
近期有幸拜讀了張文質先生的《教育是慢的藝術》,感觸頗深。是呀,教育是一個“慢活”“細活”,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。所謂的“潤物細無聲”,正反映了教育的變化過程,是極其緩慢、細微的,它需要“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范”。
讀了這本書,我更深刻地認識到,對待孩子,我們要學會傾聽、觀察,要有的放矢、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,用人性的方式,不急于求成,針對各不相同的、具體的孩子,有足夠的細致、耐心去教育他們。
作為教師,我們應做到:
1、學會等待,因為每個學生都會有智慧的覺醒,有一個精神力量增長的過程,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,所以教師要有等待之心。
2、學會傾聽,更多傾聽孩子的心聲。
3、學會欣賞,哪怕孩子只有點滴進步,我們也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。
4、學會贊美,教師應大聲說出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。
5、學會參與,參與到學生生活中去,真正和學生在一起。
6、學會合作,任何課堂的成功都有賴于師生的對話、互動、合作。
7、學會創造,通過成就學生的方式來成就自己。
我們的成就感、滿足感離不開課堂和學生。
此外,對我們來說,更重要的是轉變自己的心態,應像等待含苞待放的花苞一樣,濾去焦躁和苛責,多一份平靜和耐性。所以,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擁有花苞心態,學會賞識與期待,學會愛,在教學過程中沉淀智慧。
- 上一篇: 我校舉行2018學年第二學期教研組會議
- 下一篇: 金晶:常持一顆愛學生的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