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
上好一堂課,關鍵是備課。備課似乎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。然而。殊不知,就是這個老掉牙的話題,卻隱藏著提高教學質量的全部秘密。成也備課,敗也備課;苦也備課,樂業備課。提高課堂效率,減輕師生負擔,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,化解新課程實施中的矛盾,這些都需要回到備課這一點加以研究。備課“牽一發,動全身”。
我們為什么如此高度重視備課呢?
一、備課質量決定課堂質量。
在上課與備課的關系上,有怎樣的準備就有怎樣的發揮和怎樣的效果。每一位教育行家都懂得,提高教學質量,關鍵靠課堂,向45分鐘要質量。正所謂抓住課堂,滿盤皆活。但怎樣才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?詩人在談到作詩的經驗時說:“功夫在詩外”。這句話頗耐人尋味。那么我們談到備課與上課的關系時,可不可以說,功夫在課外呢?仔細想來,同樣有道理。
二、備課質量影響課堂效果。
多少年來,有一事物一直未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;多少年來,有一門科學一直未被我們真正認識;多少年來,有一種技術一直未被我們真正掌握;多少年來,我們一直在尋找一條既減輕學生負擔,又減輕教師負擔的短時高效的課堂教學的最佳路徑。其實,他就是學校中再平常不過的,老師們再熟悉不過的備課。
三、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。
在違背教學規律的情況下,教師的工作重心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,他們沒有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認真備課、上好課,而是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批改作業、課后輔導和應付頻繁的考試上。這造成了教學過程的惡性循環。所以,減輕學生負擔的關鍵應該是變教學過程的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。教師應在優化課堂設計上下一番苦功夫。課前勤一點,課上“懶”一點,總體上會用較少的投入取得較大的教學效果。
四、備課是教師專業成長之橋。
教學設計能力既是教師的一種綜合教學能力,又是一種創新能力,他在教學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。因為教學設計的過程,既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思想,又反映其駕馭教材和處理教材的能力。特級教師曹小紅說:“在我看來,備課是一種學習修煉的過程,是一種放飛思想、張揚個性、抒發情感的過程,它需要每一個老師用力去打造。”
- 上一篇: 低效、無效的課堂教學表現之一:教學目標有問題
- 下一篇: 怎樣去編寫教案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