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下,篩選信息,尋找恰當的內容,發現有價值的資料成為教師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判斷所選資源是否合適、是否有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則,就是看所選資源能否支撐學生的學習,能否服務于學生的學習,能否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,實現學習目標。
資源是為了幫助學生學,而不僅是方便教師教
根據資料準備的基本原則,教師需要對手頭的資源重新思考和定位,重新分類和優化,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的教學資源,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的學習資源,讓更多的資源幫助學生學,而不僅僅是方便教師教。
資源要經過篩選和加工,以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
當教師放開課堂,引導學生按照學習目標自主學習體驗,探究解決問題時,當學生的學習過程真實展開后,教師會發現很多新問題。一個特別突出的現象就是學生的差異特別大。
不同學生的學習路徑差異很大
不同的學生學習基礎不同,學習能力不同,學習習慣不同,思維方式不同,學習方式多種多樣。
篩選、加工資源是備課的重要內容
面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,不同的學習路徑,教師該如何幫助學生?就資源準備這方面,教師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篩選資源、加工資源,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,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。
1.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要有一定的梯度
具體地說,為學生準備的學習資源要體現出差異性,要有一定的梯度。例如,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試題,提供不
同層次的閱讀文本等;針對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習型學生,如聽覺型、視覺型、動覺型等,提供不同種類的資源,比如文本資源、實驗資源、音視頻資源等,為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生提供方便。
2.服務學生學習的資源需要有一定的廣度
落實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不再是具體的知識點,而是幫助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。此時所用知識也不局限于一節課的內容,可能是跨章節的,也可能是跨學科的。因此,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定廣度的學習資源,從不同的視角、不同層面提供素材,以啟發學生全面的分析問題,幫助學生解決問題。
3.為學生準備的資源要有一定的承載度
當教學目標定位于培養學生的素養時,簡單零散的活動很難與學生的綜合品質建立關聯,無法落實素養目標。沒有思維含量的問題,無法撬動學生的深度思考,很難發展學生的思維。教師的單項講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,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。因此,為學生準備的資源要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綜合性,具有一定的挑戰性,能夠承載培育核心素養的目標。
總之,任何不經篩選、未經加工的資源都很難真正幫助學生學習。任何不成體系、未結構化的資源,不僅不能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,還會增加學生的負擔。
- 上一篇: 量規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指南針
- 下一篇: 沒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