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資源包,教師自然會想到自己的小寶庫,里面存儲著上課用的課件、視頻、網站文獻、各種檢測試題等。這些資源教師都會分門別類地整理好,放在不同的文件夾中,上課的時候根據需要提取,使用起來非常方便。一個學期后,還會抽時間整理優化一下自己的資源包,使自己的素材庫變得更加豐富,更加實用。
資源包的整理
教師都特別看重自己的資源包,這些豐富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,可以很好的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。
例如,有的素材特別適合情境導入,可以用一兩分鐘快速創設一個情境,抓住學生的注意力;有的素材特別適合突破教學難點,遇到學生不好理解的內容,借助資源可以使學生豁然開朗;有的題目設計的特別好,是考察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的試金石。這些好東西都被教師精心的保留了下來。
隨著資源包的不斷豐富、不斷優化,大家需要反思以下問題:
1.資源包內的東西是否與落實素養的教學目標相匹配?
2.資源包內是否有更多指向真實問題解決的素材?
3.資源包內是否有指導學生學習的各種工具?
4.是否有為不同基礎的學生準備的學習材料?
5.是否有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的腳手架?
6.是否有指導學生不斷評估和反思的量規?
7.是否有體現差異的分層級的學習目標?
8.是否有不同學生學習方式的記錄單?
9.是否有診斷評估素養的細目表?
總之,我們要經常反思,資源包中有多少資源是為學生的學習準備的,有多少資源是服務學生學習的。
為學生的學習準備資源包
“學生是學習的主人”,“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”,在將這樣的理念真正落地的過程中,會發現許多問題。例如,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是什么,不知道如何制定計劃,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;有的學生還不會自主學習,小組合作還流于形式,甚至有的學生對學習還不感興趣,還不愿意學習。
在主要由教師掌控的課堂上,這些問題似乎沒有那么突出,甚至很難暴露。有時候,教師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學生原來不會學習,不知道成績很優異的學生離開教師布置的作業也會不知道該做什么。
幫助學生學會學習,要讓學習過程看得見,要讓學生有機會暴露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。這樣,教師才可能針對性的去指導學生、幫助學生。所以,教師要將課堂留給學生,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主規劃、自主探索,不斷反思、實踐體驗、合作分享,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。
一旦學生的學習過程真實展開,一旦學生暴露出不會學習或者學習效率不高的問題,我們就會發現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并不多。教師儲備的資源更多的是服務教學的資源,確切的說是方便教師講課、方便教的資源,而指導學生學習的資源比較少。
教師對學生的輔導常常更多的體現在知識的講解、習題的分析上,而落實核心素養的課堂是學生真實學習的課堂,是學生學會知識、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課堂。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學習,而不僅僅是講解知識;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,而不僅僅是會做題。因此,教師在豐富資源包時,還要豐富幫助學生學習的資源,為學生的學習準備資源包。
當然,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不是水火不容的,他們很多是相通的,教師需要做的是變換視角。變換角色,變換定位,做出調整
當教師站在學習的視角,而非教學的視角;當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,而非從自我的經驗出發;當教學定位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,而非僅僅是學,而非僅僅是知識的學習。總之,當教師帶著改變的思維重新反思自己的資源庫時,就會發現它的新價值和意義。
在為學生準備資源包時,教師發現與學科內容有關的資源,與相關問題解決相關的資料并不難準備。比較難準備的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、深入學習的工具和腳手架。這些內容教師此前儲備不足,而且學習任務各異,學情差異也很大。這部分資源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、核心任務和學生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。
- 上一篇: 教師,永遠不要在學生面前說這10句話
- 下一篇: 量規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指南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