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家長幾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,千方百計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和優質的教育場所。
即便如此,還是有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吃虧,在生活中染上不良惡習,他們總是放心不下,以至于工作都會分神。在這種心理的促使下,有的家長干脆全面干涉孩子的生活,包括孩子的一些隱私,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記。如果孩子在日記中寫出了稍微出格點的話,他們便誠惶誠恐,甚至坐臥不安。有的干脆直接指出,結果孩子不但不領情,反而會很生氣,他們會覺得你侵害了他的隱私權,不把他當回事,不尊重他。如此一來,不僅于孩子的成長無益,而且可能使父子或母子產生不快乃至隔閡。
又如,有的家長,聽到有異性同學給自己的孩子打電話,則神情緊張,巴不得幫孩子接了電話。有的家長接到類似的電話,直接就說孩子不在家,拒人于千里之外。雖然家長們都是怕孩子陷入早戀的沼澤,怕孩子變壞,但是如此行事,也不見得就好,孩子知道了,肯定會不高興,雙方甚至可能因此起爭執。再者,長此以往,孩子的交際也會受到影響,孩子的朋友也可能減少,這于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未必就有益。
其實我們何不換一種方式去對待孩子的隱私呢?如果我們也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,或許問題就不會那么復雜,處理起來也不會那么難了。畢竟我們也曾經年輕過,孩子的若干心理我們何嘗不曾有過?我們應該加強對孩子的管理,增強對孩子的教育,但是對于孩子的隱私,還是保留比較好,通過其他的方法進行引導,即便確實發現孩子出現一些不健康的隱私,也要盡量地考慮到孩子的接受力與承受力,千萬不可魯莽行事,否則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煩。
- 上一篇: 學會用心理學讀懂孩子性格
- 下一篇: 五招讓孩子與家長變得親密無間
分享至: